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供应 >

这份夏日“防毒”攻略请收好

2023-06-27 08:46:13    来源:南通网

入夏以来,南通市中医院已接诊蛇伤患者70多人,此外,被蜈蚣、马蜂、毒蜘蛛等毒虫咬伤的患者数量同样不少。南通市疾控中心也及时提醒市民要谨防蚊虫叮咬,做好防护工作。

一些意外伤害较为罕见

“这是被蝮蛇咬后患者出现的严重过敏。”昨天下午,在南通中医院就诊大楼八楼,南通市中医院中医外科副主任杨万富,一边察看患者的抗过敏治疗状况,一边向记者介绍,“伤者出现皮疹身体瘙痒的原因,是对血清过敏。”


(资料图)

前胸后背等全身多处出现斑疹的患者姓陈,来自我市通州区刘桥镇。陈师傅说,他大早下地放水灌溉自家稻田,未料,从排水管里蹿出一条蝮蛇。“那家伙咬了我两口!不久,我手臂就开始发麻。家人发现后,立即将我送到市中医院紧急诊治。”陈师傅皱紧了眉头说道。

在病区另一侧,82岁的孙奶奶也是在下田劳作时被蛇所伤。“24日早上7点,我到自家花生田里拔草,被躲藏在花生秆下的一条当地俗称‘五步倒’的毒蛇咬了两口。当时就疼得不行,接着人就头昏眼花,撑到家里后,我孙子一听赶紧开车将我送到了市中医院……”孙奶奶叹气说。

“蛇伤的原因,从临床医案来看五花八门,有的比较罕见。”杨万富告诉记者,“一个在如东办蛇场的养殖户,从网上购买了不少蛇卵自行孵化小蛇,不料,在养殖的过程中,这个养殖户因为疏于防范,居然先后两次被剧毒的‘五步倒’所咬,其中一次手指坏死接受了植皮手术。尖吻蝮蛇毒性较强,在半小时内如得不到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

记者了解到,医院接诊的患者中曾经还有一个即将分娩的孕妇,在农厕如厕时被一条蛇咬伤脚,所幸治疗及时,孕妇和胎儿没有大碍。

违法放生将受法律惩处

那么,我市常见的毒蛇种类都有哪些?毒虫以哪几种为主?

南通动植物专家居卫东介绍,如果说从本土野生毒蛇的种类分布来看,伤人的主要是老百姓常见的“地皮蛇”“臭斑蛇”,这种蛇头部为三角形,体粗尾短,体表为褐色,两侧有圆形斑纹;这种蛇的体长为三四十厘米,在我市各地均有分布。值得人们警惕的是,别看这家伙块头不大,但是,一旦被人不小心惊扰,颇具攻击性,且毒性较强;如果伤者被咬后没有得到及时诊治,被截指(趾)截肢的概率不低,后果严重。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人从外地或一些农贸市场购买一些外来蛇类,如五步蛇(烙铁头)、金环蛇等毒蛇偷偷放生,不但有损生态环境,还带来了潜在的伤害风险。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这种行为违法,一旦被查处将被依法查办。

除了毒蛇外,在南通常见的一些伤人毒虫有哪些呢?

“在我市,较为常见的毒虫主要有蜈蚣、马蜂、蝎子、蜱虫、隐翅虫、毒蜘蛛等。”南通市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还有时常骚扰人们的毒蚊子,让人不胜其烦。”

“在我院急诊外科,入夏后,除了蛇伤患者外,入院治疗的还有被各种毒虫咬伤的患者。”杨万富向现场采访的记者介绍说,“对这些被毒虫咬伤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对症为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消炎、解毒、抗过敏,与此同时,使用‘季德胜蛇药’来治疗毒虫咬伤效果也较好。”

专家为市民献锦囊妙计

民谚有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不少病例显示,被毒蛇咬伤,第一时间接受血清注射是关键,否则后果难料;被毒虫咬伤,轻者出现局部瘙痒、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死亡。

要打赢这场人虫攻防战,市民应怎样做呢?

“从临床实践看,以前一年最多的蛇伤患者有600多人,数字不算小。但从总体来看,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田间作业人员数量减少,比例是逐年下降的。”杨万富介绍,“经了解,被蛇类咬伤的患者,主要是在户外散步时、房间屋后活动时被隐藏的蛇类所伤。”

杨万富说,对于从事田间劳动的村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劳作时穿高腰套鞋下田,防止田间活动的蛇类袭击;要及时注意观察,提前掌握蛇类活动动向,注意避让。

一旦被蛇咬伤,杨万富提醒:伤者不必惊慌,务必保持镇定,局部挤压排毒后在伤处高位结扎,譬如被毒蛇咬伤手指,那么要结扎在伤指根部或腕关节处;咬伤小腿,要扎在膝关节上方;咬伤前臂,应扎在肘关节上方;结扎松紧度应以能阻止淋巴液和静脉回流、又能使动脉血少量通过为度,不要太紧,否则会造成受伤部位缺血坏死。

南通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副主任医师袁建明则重点提醒市民注意防范人们在野外常见的蜱虫所造成的伤害。

袁建明说,蜱虫令人生厌,这家伙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蛰伏于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体型绿豆般大小,也有细如米粒者;吸饱血液后,饱满如黄豆;蜱虫叮咬人体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起病急而重,更严重的是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

“市民们在小游园里健身、游玩的时候尽量在跑道上活动,不要向周边的绿化带里深入。夏天在外面游玩、散步之后,回家要及时把衣服脱下来,洗头洗澡,对自己做个清洁。如果沾在身上,及时清理。”采访中,袁建明为市民们主动支招。

记者 周朝晖 张园 实习生 邢杨阳

[编辑:张姮]

关键词:

相关阅读